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
【楠枫充电站】怎么听,如何说?你真的知道吗?

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学习“听”和“说”的技巧,大多数人在1~2岁学会说话。长大后,我们每天都在听别人说话,也在说话给别人听,但有多少比例是有效地“听”和“说”呢?一个人的“听”和“说”的能力决定了他的沟通能力,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人际关系。在职场中,有些人专业能力很强,但他却很难融入团队,甚至跟同事的关系搞得很紧张。在生活中,有些人跟家人讲不了几句话就要进入吵架或消极沉默的模式了,但那往往都是我们至亲的人啊!这到底发生了什么?

孩提阶段的“听”,更多的是听清楚内容、听明白意思。孩提阶段的“说”,更多的是清晰表达。经过10年或更多年后,我们发现孩提阶段的“听”和“说”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,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“听”和“说”,才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,并实现更好的人际关系。

在工作和生活中,你是否听过以下的表述:

“你不用说,我知道你要说什么……”

“你不用说,我知道你在想什么……”

“你到底要说什么……”

“请说重点……”

“你先听我说……”

“你不要再说下去了,我知道你要说什么……”

“停,你说的都是没有用的东西,我的看法/想法/决定是……”

……

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遇到或发生过以上的情况,这往往是不懂得倾听的体现。金惟纯先生在他的《人生只有一件事》中写道,不懂得“听话”病征的五个级别(从严重到一般)

1. 别人还没开口,我就知道他想说什么;

2. 如果是熟人在说话,三分钟我就请他“说重点”,五分钟我就问他“结论是”

3. 如果说话的是长辈或“贵人”,我只好耐住性子假装听,但肚子里意见一大堆,还得控制表情以免被发现;

4. 我偶尔会认真听别人在说什么,目的是为自己接下来“发表高见”找话题;

5. 如果场合由我主控,别人说话时我经常打断、插嘴或接话。

我认真反思自己,不管是在工作或生活中,以上五个病征我都犯过,对待越亲近的人病征的级别往往越严重。纠其原因,往往是倾听过程中不能换位思考,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事情。真正的倾听应该做到:

1. 以理解对方为目的,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事情;

2. 适当的肢体语言,如:看着对方、全神贯注、身体前倾……

3. 适当地回应,如:“明白,请继续”、“理解”、“嗯”……

4. 适当地探索,如:“还有吗?”、“能不能讲得更详细一点”……

5. 适当地引导(当对方偏离主题时),如:“我们刚才讨论的是……”、“让我们回到主题上”……

6. 确认理解,如:“我的理解是……,不知道对不对?”、“你表达的是不是这个意思……”……

不是听力正常就能有效地“听”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训练自己在倾听的过程中,不插嘴、不妄断、不“心不在焉”,把别人说的每一句话,结结实实地听进去,相信你在不久的将来,将成为优秀的倾听者。

不是能说会道就叫做会说话,说话的质量取决于听者的理解和反应。请您回忆一下:

1. 最近一次参加同学聚会的场景,是否有人始终是“麦霸”?是否出现一桌人同时在讲多个不同的话题?是否多次出现打断谈话的情况……这是有效的沟通和谈话吗?

2. 你是否参加过“一言堂”的会议或是会谈?

3. 你是否遇到那种话闸一打开就“刹不住车”,既不关注别人是否在听,也不关注自己讲的内容是否离题,只关心自己有没有“讲爽”的场景?……

以上的情境,表达的人是一个懂得有效沟通的人吗?金惟纯先生在他的《人生只有一件事》中写道,有一种病症叫“爱说话”症候群

1. 常常说到兴趣,如入无人之境,停不下来;

2. 常常“指教”别人的,都是自己不愿做或做不到的;

3. 有时说到“鞭辟入里”,却发现听的人表情很痛苦;

4. 有时候对方也觉得我说得对,他却做不到;

5. 偶尔听的人照我说的去做,结果却并不怎么样;

6. 被情绪或妄念带着去说话,说完了才觉得自己莫名其妙。

可能是由于职业的因素吧!除了讲课之外,我会让我的嗓子休息一下,平时我会说得少一些,听得多一些,所以犯以上“爱说话”症候群的机会少一些。但是,我却经常发现说者出现以上症状,有好为人师的人、有职位较高的人、有爱吹嘘的人,还有优越感强或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人……

真正会说话的,往往做到了以下几点:

1. 尊重听者,并关注听者的反应,如:肢体语言、回应等;

2. 说话之前做好准备;

3. 说话具有逻辑;

4. 使用简洁的语言;

5. 确认听者是否理解,如:“我总结一下……以上是我所讲的内容,看您是否有什么要补充的”、“能否总结一下我刚才说的关键点”、“能否告诉我,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做”……


很多人觉得直接了当地说话效率比较高,其实,你只需要多做一些反思,看看你说话的效果即可。如果你的听众都能很好理解你的意思,并接受你说的内容,那往往证明你说话的方式是正确的。反之,如果你发现你讲得很“爽”,结果听众一头雾水,或是告诉你听懂了,但实际并没有将你说的转化为实践,那基本证明你需要调整你的说话方式。关注以上五个要点,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反思,你的说话质量将会得到提升。

深层次地“听”和“说”,能让你做到知彼解己(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的第五个),以便真正理解对方想表达的意图,同时,合理表达对对方有意义的话,从而提高沟通的质量,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最终实现共赢。

 

*董老师文章原名:《深层次的“听”和“说”》  *文章引用:金惟纯先生 《人生只有一件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