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
【三省吾身】优秀经理人是怎样炼成的?

在 20世纪 60年代、 70年代,甚⾄ 80年代,经理人成功的秘诀就是:看准⼀家好公司,进去后好好⼲干,⽽公司也会有所回馈。但现在可不同了。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致命的影响。没⼈欠你一个饭碗,你必须⾃己当家。你每天都得和上百万的人竞争,得想办法提升⾃己对工作的贡献,提升⾃己的竞争优势。你需要随时学习并适应新环境,必要时可能还得从这家公司跳到那家公司,或是从一个产业跳到另⼀个产业......关键就在于你要认清, 只有你是⾃己的主人,如此你才不会成为这场硬仗的牺牲者。

《论语·学而》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,无独有偶,英特尔(Intel)公司的创始人格鲁夫在给他的经理人的第一课说到,作为一名经理人应随时想想以下的三个问题——即经理人的三省吾身:

 一、你在公司里是真有贡献还是只是个传声筒?你如何增加附加价值——这唯有靠你不断地设法增加你的产能。

作为一名合格的经理人,在企业中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。如果只是把公司高层的方向、战略、指令简单地传达给下属;把下属的声音、出现的问题不加思索地反馈给上司,那你的存在就没有价值了,被替代也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
评价一名经理人是否优秀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其带来的有效产出(即产能),格鲁夫将其用公式表达出来:经理人的产出=他直接管辖部门的产出+他间接影响所及部门的产出。从这个公式中体现出来,经理人应该带领好自己的团队,通过团队的力量提升部门的业绩;同时,还应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,以便与其他部门更好地合作,从而提升公司的业绩。

 二、你的⼯作是不是⽆关紧要?或者你⽼是要等你的上司或别人来解释你该做什么?你是不是组织中的重要人物?或者你只是在⼀旁优哉游哉? 

现在优秀的企业缺了谁都行,作为经理人要经常问自己“我的被利用价值在哪里?”,一旦找不到答案即意味着你可能属于那个可有可无的人。最能体现经理人价值在哪里的还是他所能带来的业绩。如果你只是天天优哉优哉,等着上司给你指令、来告诉你应该如何做,那你基本就已经夫去了竞争力了。因为老板要的人是来主动解决问题的,而不是一个提线木偶,如果你只是那个提线木偶,很快你将被人工智能取代。

史蒂芬·柯维博士的《Seven Habits》第一习惯即为“积极主动”,作为一名经理人更应该积极主动、有远见地策划、督导、评估和改善,以便提升自身和团队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,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,为团队和企业带来更好的业绩。

 三、你是不是总在追求新知识或是尝试新科技?(只是看看书可不算)或者你是在⼀旁看戏等⼈来重整你的企业?(这就叫“坐以待毙”) 

 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,不懂、不关注创新的企业和管理者很快就在时代的浪潮中消失了。现在不止产品、流程、技术、方法需要创新,连管理的方法都得不断更新。优秀的经理人要不断地学习,开阔自己的眼界,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并驾驭好你的工作,从而创造嘉绩。学习不等同于只是看书,还应把书中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,并总结出一套实用、有效的方法,从而提升自身、团队和企业的竞争力。

孟子在《孟子·告子下》中写道“生于优患,死于安乐”。作为一名优秀的经理人应有责任意识、危机意识、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,并不断反省自己,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,以便为团队和企业创造更高的业绩,从而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竞争力。

本文来自Jackie董老师于阅读《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》后的分析、提炼和整理,并结合实际管理工作的剖析。